文华彪史册,俊杰誉寰球——送别吴文俊院士

短短24个字,凝练出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的一生成就。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文华彪史册,俊杰誉寰球——送别吴文俊院士

  中新社记者 张素

  碧空如洗,松柏低垂,北京八宝山殡仪馆11日挂上了一副挽联:文华逾九章,拓扑公式彪史册;俊杰胜十书,机器证明誉寰球。

  短短24个字,凝练出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的一生成就。

  5月7日,吴文俊病逝于北京,享年98岁。11日,社会各界逾千人来送别这位学术大师。

  “吴文俊先生的病逝是我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他的高尚情操和大师风范将永远激励后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郑哲敏在缅怀老友时说。

  人们钦佩吴老基于艰苦工作、不断创新形成的学术自信。

  如挽联所写,吴文俊先是在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作出重大贡献,以“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和“吴公式”等在学界立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又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公认为“使该领域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性变化”。

  “老师一直关心中国数学史的问题,他想找到中国数学传到西方的一些证据。”吴文俊的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胡森说,“去世前两个星期,我还前去北京医院见过吴老,当时他还谈到国际关系问题和数学历史的问题”。

  “他一直在激励着我。”满头白发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永光说到老同事时哽咽了。他记得吴老曾剖白进入数学机械化领域的心迹:“他说他55岁了,本来可以享受荣誉,但是还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自己还要去编程。”

  人们叹服吴老把自己的一生与数学、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

  已过古稀之年的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78年他求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第一堂课上,吴先生掷地有声地说:“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数学思想方法,同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数学思想方法异其旨趣,各有千秋。”

  胡森也向记者展示了老师生前手题的信封,信封上字迹工整,写着“共同努力,振兴中华”。

  “他具有强烈的爱国热忱,1947年赴法深造,学成毅然归国,长期致力于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为国家的科技和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郑哲敏感慨道。

  人们追思吴老在生活里谦逊质朴又可爱的模样。

  吴文俊的学生李子明,说起1985年第一次到老师家中面试时因弄错地址而迟到的往事。“他非常和蔼地笑了笑,安慰着问‘这个地方难找吧’。”李子明说,老师把名利看得很淡,没有担任太多职务,为人潇洒得像闲云野鹤。

  “今日回忆,吴文俊院士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他是个老顽童,白发童颜,总是胖乎乎、笑眯眯的,十分慈祥。”王渝生说。

  报国何止一甲子,离去已近百岁身。这日前来悼念的人群中也有许多年轻的面孔,学子们说,“学习吴文俊的科学精神已成为学校传统”。中国科学院也将在南楼设立一间吴文俊先生纪念室,使其精神感昭后辈。(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