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纠正误解: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是两回

” 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家裘昌林才得知,原来大家都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是两种不同的病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一代药王冯根生老先生去世,引发大众关注帕金森综合征,专家纠正误解——

  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是两回事

  就在上个星期,一代药王冯根生病逝,有知情医生透露,老人家所患的是帕金森综合征,于是该病很快被许多人关注。甚至还有些人因此跑去医院咨询医生,“帕金森究竟是种啥病?为何会如此凶险?”

  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家裘昌林才得知,原来大家都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是两种不同的病。

  裘老告诉钱报记者,这两种病在神经内科都比较常见,且都比较凶险,患者最终因各种并发症多脏器衰竭而死亡。尤其是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更高,且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7月16日下午,裘老应邀作客钱报“暑期名医月”之中西医结合治神经内科疾病专场,号子一出即被秒光。还有需求的读者可扫本版二维码,关注钱报微信“浙江名医馆”,接下来我们还会邀请裘老参加钱报的更多活动,并会在“浙江名医馆”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消息。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九成人会误会

  “我在门诊的时候,经常会碰到有些患者及家属将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认作同一种疾病,尤其是在冯根生先生去世以后,有的帕金森病患者很慌张地跑来问,自己是不是也会命不久矣。”裘老马上宽慰道:“这是两种不同的病哦。”从事50多年的教学与临床工作,裘老发现90%以上的人都将这两种病混为一谈。

  裘老告诉钱报记者,从症状上来看,这两种病都会出现手抖脚颤的情况。但帕金森病是原发的神经退变,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还未找到根治的办法。患者在患病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也不断加重,慢慢地出现全身僵硬,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卧床不起,最终死于肺炎等并发症。多数患者走完这个过程仅10来年的时间。

  而帕金森综合征则是继发所致,也就是起因是其他凶险的毛病,起病之后才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比如脑外伤、痴呆、中毒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等,导致患者手抖脚颤无法自控。帕金森综合征因原发病的不同,各个年龄段都可能起病,没有特定的高发年龄。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找到病因就能控制疾病进展,但实际上因为病因极其复杂,帕金森综合征治疗起来要比帕金森病困难得多,往往需要多科专家齐心协力,治疗也像走钢丝。“这其中只有因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通过停药能慢慢改善症状,其他原因导致的,治疗都十分棘手。”

  “有个简单的方法教给大家,可以做初步的判断,比如,同为手抖脚颤的问题,帕金森病早期表现为一侧,而帕金森综合征则表现为双侧肢体的抖动。”裘老说,“但要确诊,得上医院找专家。”

  帕金森病发病率趋高

  威胁年轻人健康

  作为神经内科的老专家,裘老最担心的问题不是大众对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不清,而是发病率更高的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在不断提前。“40多年前,在我刚开始从事临床工作的时候,帕金森病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近年来临床上四五十岁的患者越来越多见,甚至还有20多岁的小年轻,我问诊过最年轻的患者只有21岁,是杭州某大学的大二学生。”裘老说。

  不过中青年患上此病,也不必太过担心,千万不要以为只有10年生存期,裘老钻研此病,已找到独特的治疗方法,他的很多病人都在这样坚持治疗,随访时间最长的一位患者已经有32年多。

  她叫童宛素,裘老至今还清晰地记着,她的初诊时间为1985年11月15日,当年,她才46岁,是杭州某大学的老师。就诊时,童老师告诉他,2个多月前,无意间发现自己在书写黑板字时右手有点发抖,开始并没有加以重视,直到后来天气转冷,右手抖动加重,还出现了走路不稳。当医生的姐姐觉得这并非小事,才带她上医院。

  果不其然,经过一番细致的望、闻、问、切,及多种检查确诊帕金森病,同时还有一个中医诊断为颤证,肝肾亏虚型。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童老师需要滋阴平肝熄风,所以我给她开的方药是滋阴熄风汤(经验方)基础上再加减几味中药。同时配合小剂量的西药。”裘老向钱报记者介绍说。

  治疗半个月后,童老师自己觉得肢体抖动较之前略有好转,能正常写黑板字了。于是,裘老就在前方的基础上根据她的症状再调整了几味中药。等到第三次就诊,不仅肢体抖动缓解了,而且精神也好起来了,口干舌燥的症状也减轻。不过,那次她说自己晚上睡眠不太好,老是做梦,还经常发生盗汗。对此,裘老又就这些问题调整了几味中药,半个月后复诊,一切都好似回到了生病之前。

  如今,童老师已89岁高龄,2年前,她还每天在家操持家务,给小辈们做简单的中餐,尤其是她烧的片儿川有浓浓的老底子杭州味道。如今,家人心疼她请来阿姨照料,可老太太依然每天推着轮椅出门,走上一站路作为锻炼。所有认识童老师的人都说她有现在这样的状态简直就是奇迹。

  中药配合小剂量西药治疗帕金森病

  要问裘老帮童奶奶创造奇迹的秘诀在哪?对此,裘老毫无保留地说:“以中药为主,配合小剂量西药。”

  裘老告诉钱报记者,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到今年刚好满200年,目前的治疗手段多以猛用西药最为常见,但临床实践表明,任何一款西药用5~7年后,药效就会下降,且副作用大,比如“开关”现象,有的病人用药后半小时行动会变得灵活自如,可仅维持一小时后,就好像被关掉了动力开关一样,立即变得很难动弹,连自己想端杯水喝都做不到。

  而中医学中对本病的认识要早许多,元代医学家张子和在其所著的《儒门事亲》一书中曾详细记载1例震颤麻痹患者,临床颇具本病特征,要比英国的报道大约早600年。而且,此后明代、清代及近现代的诸多医家都对本病做过深入研究,一致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在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火痰瘀。并留下了一些经临床反复验证的经验方。

  “我正好是站在这些巨人们的肩膀上,然后再结合自己对本病的认识,打开了一个以中药为主,配合小剂量西药的治疗思路,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让中西医在治疗帕金森病上互相取长补短,幸运的是结果恰到好处。”裘老告诉钱报记者。

  裘昌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浙江省中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医学教学和临床50余年,一贯倡导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躯体疾病治疗与心理疾病治疗相结合的学术理念,对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癫痫、中风病、头痛、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2016年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学术战略大会上被授予“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突出贡献奖”。

(本报记者 何丽娜 本报通讯员 于伟 文/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