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陕北正月初七年味正浓

华夏时讯网:陕北的年要过完正月十五才算完。今年的正月初七,和父母一起去位于县城十公里处的慕家塬村参加转九曲活动、观赏搬水船节目。 每年的正月初七慕家塬都会举办祈福纳祥的转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华夏时讯网:陕北的年要过完正月十五才算完。今年的正月初七,和父母一起去位于县城十公里处的慕家塬村参加转九曲活动、观赏搬水船节目。
陕北正月初
  每年的正月初七慕家塬都会举办祈福纳祥的转九曲活动,祈盼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身体健康。转九曲全称为九曲黄河阵,我们老家也称为转灯游会。整个阵图呈正方形,要在宽阔平整地上栽上365根竹竿,横竖各19排加上出入阵门的4根正好365根,像征一年365天。阵内共有9个曲折迂回的阵形,所以称其为9曲。
陕北正月初
  传说此阵是云霄娘娘、琼霄娘娘、碧霄娘娘为其兄长赵公明报仇才布下九曲黄河阵。包藏天地妙,其中有惑仙丹、闭仙诀,有五行变幻、八卦奥妙。后来姜子牙将此阵改为祈福纳祥,给人带来好运之阵。伴随着锣鼓声人们穿梭在阵列当中,听到走在我身后的一对父子说,儿子,要用心走,把疾病都留在阵中,新年我们一家人都要有健康的身体。
  据我爹讲,他小时候每年的正月初七经常去距十公里的慕家塬,参加转九曲活动。到了初七下午饭要早点吃,约三五伙伴,带上手电筒,回来的时候还要摸黑走十公里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在锣鼓的节拍声中,伞头领着秧歌队伍及所有的群众都依次排列入阵转一圈,虽然尘土飞扬却兴高采烈。
陕北正月初
  那时候没有竹竿(陕北黄土高原竹子是长不活的)都是用向日葵竿和高粱竿来栽做阵竿,用萝卜或洋芋上切片中间挖个坑倒上麻油,棉花搓个灯芯,在萝卜或洋芋外边粘上一圈彩色纸用来防风。后来不要麻油用蜡烛,再后来通了电就直接用电灯了。
  现在是水泥桩加不锈钢杆子,电线彩灯,循环利用效率极高,场面盛大热闹异常。交通也极其便利,驱车从县城前往不过个把小时,村里的老人经常说,经济发展的真快,小时候挨饿受冻的时候真没想到现在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转完灯游会,就去到搬水船的现场。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四邻八乡的群众聚集到一起公路两边已经排列了长长车队。唢呐声、锣鼓声、人们的谈笑声将这片天地包裹在欢乐之中。跑旱船,老家也叫搬水船或坐水船,一般由两个老艄,两个小艄,两个架水船的女人和一个蛮婆子组成,多扮成乘客、夫妻或父女,女的在船中,男的在船外,表现捕鱼、行船的水上生活,主要技巧在女子,配合船的起伏摆动做出高难动作,表现风浪漩涡等。坐水船的俏丽女子动作轻柔,边唱边舞,老艄公则动作粗犷,山羊皮袄反穿,背上添上枕头,装出驼背的样子,脸上粘上棉花作特殊打扮。两条旱船相互竞技,好似在浪里随波起舞。以上这部分算武戏。
  而最精彩的部分还是文戏——两个老艄公的台词。台词要求出口成章,上下押韵,诙谐有趣,寓教于乐。吴堡的搬
  水船一般讲述的是船运过程中船夫生活生产的趣事,再添加一些耳熟能详、雅俗共赏的故事,一般有对当地的知名人士诙谐幽默的调侃;有顺应时代政策,比如计划生育、精准扶贫中的感人故事等。运输船从包头出发到吴堡的岔上渡口,过二碛、横沟渡口、宋家川渡口等渡口停靠、运货、载客,水路漫长,船夫大概就靠各个渡口听来的趣事熬过这路途漫漫。类似旱船的还有跑驴、跑竹马,是将船形改为驴形、马形。跑驴多演农村小戏,如夫妻回娘家等。
  现在县城场地有限,这样的活动大都在农村举办,村里的能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汉,年轻人都没人想学这个。传统的文化习俗要传承,不仅要吸引年轻人,更要取缔其中的低俗糟粕部分,讲好农村故事,讲农村好故事,将这样的传统习俗保留并传承下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