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新举措 陕西澄城开启“主动发现”新模式

华夏时讯网(通讯员:叶 茂):近年来,澄城县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有关要求,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华夏时讯网(通讯员:叶  茂):近年来,澄城县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有关要求,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镇街配合”的社会救助体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贫困对象衣食无忧。今年,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618户117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39户8879人,发放救助金2452.8万元;保障特困供养对象682户726人。
  一是严格程序,规范流程,确保对象精准。严格执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特困人员供养条例》《陕西省临时救助工作规程》等文件,精准落实社会救助“20个关键环节”,通过个人申请、平台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审核审批等环节,做到了对象识别精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陕西人保健康渭南分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对社会救助对象开展入户调查,实行见救助对象、见居住环境、见相关证件的“三见面”和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三个100%”,确保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今年以来,共受理申请9426人次,其中“e救助”申请7883人次,受理84.2%,审批通过74.5%。二是主动服务,及时更新,做到应保尽保。发挥好村干部、村小组组长“最容易发现问题、最先发现问题”的优势,成立了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175支,覆盖全县所有村(社区),并公示了服务队人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及时发现,每周上报情况,落实相关救助政策。对发现的救助对象,并在每月最后一周,更新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信息,详细注明救助原因,做到账实相符。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对疫情影响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快速办理,共纳入农村低保294户1401人,临时救助264户879人,发放救助金66.7万元。今年四月份,开展了“城乡低保受理上门服务月”活动,成立7个工作组深入10个镇(办),进村入户主动发现和现场受理困难群众申请,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低保人数从5452人增加到11672人,增加了6220人,低保覆盖率从2.69%提高到5.75%。三是精准管理,强化监督,提高救助质量。始终坚持“逢进必核”的原则,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对车辆、房产、财政供养等32项数据进行核对,今年共核对4062户12359人,预警132人,响应率1.1%,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制定出台了《澄城县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等,全面摸排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大力整治农村低保领域“人情保”“关系保”“错保”“漏保”等违法违纪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保障范围。同时,加强资金监管,强化审计监督,对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资金等问题,及时纠正并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主动放权,提高标准,解决突出救急难问题。在社会救助规范化运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探索临时救助“澄城模式”,实施临时救助1865户6530人,发放救助金653.9万元;实施“救急难”20例,发放救助金18.3万元。对临时救助对象范围、救助标准、申请审核程序等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一年内确定的低收入家庭不再进行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对急难型和低于3个月城市低保救助标准的救助,由镇(办)按困难月份确定救助标准,直接审批发放。将去年执行的镇(办)临时救助储备金标准,由8万元提高至20万元,属全市最高,镇(办)将其中的15万元作为周转金,用完后直接向县民政局申请,5万元作为备用金,保证了救助金不断档。就2户困难家庭的救助事项,通过召开社会救助联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确定由民政局给予30万元的救助金,医保局落实先看病后付款绿色通道,切实解决了2户群众的当前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