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学者张培合:群处守口,独处守心,共处守位!

群处守口,独处守心,共处守位。张培合先生总结的人生三守原则具有现实生活指导价值。人生要与智者同行。人人皆可成为贤圣。这个守口、守心、守位的三守原则,从不同的角度给了年轻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群处守口,独处守心,共处守位。张培合先生总结的人生三“守”原则具有现实生活指导价值。人生要与智者同行。人人皆可成为贤圣。这个守口、守心、守位的三“守”原则,从不同的角度给了年轻人成长的忠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者送给身边的年轻人的义不容辞的关爱,希望引起警觉,唤起醒悟,激发起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孔子曾经倡导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对于年轻人而言,人生的修养能够达到三个“守”境界,距离成功就不遥远了。反过来说,如果这三守缺失,出现任何一处的失守,就会给人生带来灾难,出现难以预料的麻烦,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这应该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里面,群处守口的原则要求我们多看多听少说话。这就是为什么人长着两只耳朵两只眼睛,却只有一张嘴巴。老天爷让人们生存在社会上,为人处事的时候,我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守住嘴巴,莫开口时别开口,更不可胡言乱语、不可信口开河地发表议论。
 
  这样坚持群居守口的处世原则,达到自我修养的自觉境界,既可以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更能够体现出自制自控能力。这样的修养和操守就会让自己更好地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每一个人之所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关键一点就在于能够意识到自己总会有独处的机会,并且总会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虽然这个独处的时空观念最难把握到位,甚至遭遇寂寞难耐的感觉,却最终能够产生不断成长和走向成功的条件。
 
  一百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是在孤独寂寞里发现了旧礼教的吃人事实,同时,他还发现新文化没有人搭理的孤寂,让他说出现实社会就像一个铁屋子,没有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都快要闷死了的话。他感叹说这寂寞像大毒蛇,缠住了他的脖子。
 
  其实,做人之难就难在独处。儒家学派最独到的地方恰恰在于提出慎独的思想。君子慎其独也。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张培合先生指出,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要守住自己的良心,守住自己的底线。面对孤独和寂寞,做到心静如水,坚守善良初心。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独处时守心呢?张培合先生的人生经验就是阅读圣贤书,翻看文化经典。秉烛夜读,知晓大义,通过大量阅读古圣先贤的经典和现当代文化大家的原著作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丰富精神营养,坚决抵制影视网络上面的黄赌毒之类的糟粕。
 
  一个人通过欣赏经典名著,就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人生,就会拥有丰富的智慧和优秀的才干,做到顺天应人,理性生活,保持坚定的文化信念,树立起坚不可摧的意志,从而战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让人生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认真思考会发现,每个普通人的真正生活环境就在家庭成员、同事或者朋友之间的小世界里。在这个长期保持交往共处的人际空间,必然会存在个人位置的归属问题。所谓的共处守位,就是指在这个小世界里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恰当位置。
 
  比如,在家庭里做父亲,做儿子,做丈夫,或者是做母亲,做女儿,做妻子。中国人因为格外重视家族血亲关系,所以每个人的家庭角色就会承担更多的角色定位和家庭责任。
 
  比如,在工作单位的职场定位,如何坚守自己的岗位,如何落实岗位的职责,这都是共处守位的自我修养要求范围。如果做不到共处守位,或者做不好角色定位,就今出现越位,就会给自己惹来麻烦,甚至会钻进牛角尖里走不出来。
  这样一个例子说,有一位高才生应聘到一家知名公司的见习岗位,他却控制不住自己,急切地展露才华,于是,给董事长写了一份扬扬洒洒的万言书,高谈阔论如何做好华为的整个企业治理问题。这个高才生所谈的高度,晃然已经达到企业的董事长所要承担的岗位职责了。结果公司董事长让人力资源部门去调查一下,此人若没有精神问题,可以立马让他走人。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懂得共处守位的自我修养原则。
 
  然而,现实社会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并不在乎这个三“守”原则与忠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张培合先生总结认为,这三处严防死守的底线,其实很值得年轻人作为座佑铭,写在书桌前,每天对照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坚守到位,或者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这样的对照检查可方便自身对成败得失的认知,可以避免处处碰壁变得难以与人相处的局面出现,可以防范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避免形成自身难以处理的纠缠,对于规避造成不战自溃的人生结局很有现实意义。
  关于群处守口的原则就是告诫我们,口出之言,即入人耳,即便拥有再强大的力量也难以拔除掉钻进别人耳朵的声音。尽管有装聋作哑之说,但这俗话所讲:“语出似箭,一入人耳,有力难拔”还是很有道理。诚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厉害的人,就是能守住自己的嘴巴的人。相反,最容易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的还是言语。众口灼金。毒舌妇人。都是对出口伤人的语言留下的灾难印象。
 
  三国时期的曹操身边有一位谋士名叫杨修,自以为聪明无敌,料事如神。他从主公曹操吃剩下的鸡骨头里都能判断出曹丞相进兵退兵的两难心理。这位杨修并不知自己说话太多,更不知道曹操有睡梦中下令杀人的习惯。结果杨谋士因为没有能够严格自律地做到群处守口,成为管不住嘴巴而身遭死难的人。杨修的群处守口原则把握不好,为此丢掉了性命,实在可惜可怜,悲哀得很!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更厉害的人就是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心的人。他们始终坚守着内心的良善,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生活中存在的险恶和歹意之间冲将过来,因为坚守善良之心而避免了整个社会被毁损和人生的大溃败。张培合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的形象,成为坚守住善良本性的时代人物。
 
  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张培合先生放弃在商海里拼搏挣大钱的机会,坚守住内心的良善仁爱,坚守估独处的心地空间,没有坠落到金钱至上的虚妄世界里,自甘清贫与宁静,苦读经典,以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讲座为己任,自愿为社会守住良心和为现实人生守住道德底线。
  张培合先生在为二千场传统文化讲座的人生目标孤独奋战的时候,肯定经受到过一些人的不理解和漠然不在意,迎接过不以为然的目光,听见过冷嘲热讽的声响。但是,当他独处守心,毅然坚持到一千场的主题讲座之后,赢得无数的掌声和鲜花,许多羡慕的目光投过来,全国各地的邀请函像雪片一样飞到西安,希望他继续一场一场地开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希望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涤荡社会各价层人士的灵魂。
 
  这个时候,方可理解张培合先生所经过的十八载寂寞苦读,守住了坚贞,守住了气节,所以他成功了。这就是耐得寂寞百事可做,守得住初心自然开花结果的鲜活例证。回顾中国历史上,像这样的坚守者并不少见。古圣先贤们往往都会经受一切苦难和打击而坚守自己的位置。
  张培合先生最爱背诵史司迁《报任安书》的一段话: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段话表明了司马迁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现象的认识,也表明了以他们为榜样的后辈学者矢志进取、成就伟业的坚强意志。张培合先生面对这样的坚守精神崇拜不已。司马迁气势雄浑,令人欲悲欲叹的话,证明了古圣先贤因为心存仁爱之意,浑身就会充满无穷力量,甚至做到以德抱怨的胸怀和以善报恶的气度。
 
  群处守口,独处守心,共处守位。漫漫人生之路上的坚守归根结底就是守住自己的位置,坚守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的就是“善良”和“仁爱”这个社会基本价值观。张培合先生说,待人处事一定要心存善良,保持向善仁爱之美德。
 
  香港企业家李嘉诚曾经说:“人生在世,要多替别人着想,不能眼看着有人要遭难而袖手旁观,发现了问题不说我心中不安。”当然凡事先为自己考虑是人的本性,但是绝非为人处事的终极原则。只有尽可能地为对方着想,才是真正成功人士的为人处事的原则。
 
  “为人厚道,处世精明。” 这句话作为李嘉诚一生的写照,包含着三“守”原则的内涵。为什么这个社会上常常有人感叹世态炎凉,甚至会产生经常被利用被践踏的心理呢?其实这都是缺少厚道的缘故。周易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原德载物。试想一想,脚下的大地为什么能够承载万物?因为大地母亲拥有无比深厚的德性。她不会因为别人的践踏而震怒,也不会在乎有人吐口水在她身上觉得羞辱,她不在乎缺德者的为所欲为,反而让她明白了“易涨易落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的红尘道理。
  我们身处虚荣繁华的世俗社会,面临复杂多受的人际关系,接触琐碎无聊的日常生活,难免会经历时而快乐时而痛苦的过程,但是,我们真正缺少的却是对内心欲望的沉淀和觉悟。特别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那些人性之中不光彩的念头总会钻出来,总会蹦出来,企图控制住自己的心。每个人都要靠自己独立面对寂寞的人生成长,努力争取实现精神世界的超脱和解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无疑会带来超凡脱俗的精神历练。我们喜欢从张培合先生获得的成功与满堂喝彩的讲座里,领悟他的四十年苦修苦学的人生,却是甘于沉寂、坚守慎独、勇于担当的精神升华所在啊!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张培合先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是成就了一种品质,成就了一种修养,因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他对自我言行的严苛约束,他对生命意志的严酷考险,他成就自己对人生梦想的坚守与追求,值得新时代年轻人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感悟!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言从口出,覆水难收。这些人生道路上值得活学活用的为人处世的哲学观念,也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价值理念。讲正气,讲善爱,讲良心,严于律己,坚守初心,不被所诱,这是人生所需要的修行课程,学会听取,有效取舍,抓住要害,点石成金。
 
  让我们把“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共处守位”的三守原则,放在人生各个阶段去感悟,带来的启迪并不相同。漫漫人生路,离不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去证实这三个“守”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底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