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挥共建“一带一路”开放引领作用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重要指示批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制度创新、产业聚集、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贡献了陕西智慧。

五周年建设成果丰硕,推动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

回顾过去5年,陕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制度创新硕果累累,国家战略落实有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优势产业加速聚集,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区内外协同发展初见成效,“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逐步显现。

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实施,形成创新案例622项,其中“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等31项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务院和国家部委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陕西自贸试验区肩负助推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重要使命,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西安国际港务区成功获批全国首个内陆港口启运港退税试点资质,中欧班列长安号从2017年年开行百余列提高至2021年3841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与周边城市合作构建“+西欧”集结体系,常态化开行贵西欧、蚌西欧、渭西欧等15条集结线路,全力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充分发挥第五航权政策优势,累计开通4条国际客货运航线,2021年国际(地区)航线货邮吞吐量7.55万吨,同比增长31.3%。中国(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2017年9月上线运行以来,上线运行了18类729项功能,主要业务覆盖率已达到100%。

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坚持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产业培育壮大注入澎湃动力。各功能区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会展产业、现代农业、临空临港产业、跨境电商等不断做大做强。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高新功能区聚集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及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经开功能区聚集了先进制造业和印刷包装业产业集群;国际港务功能区成为集电商、交易、采购、配送、物联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集散地;浐灞功能区通过会展产业带动金融、文旅、商贸产业发展,初步搭建了“会展+”产业体系。2021年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和秦创原先导区优势,以改革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为自贸试验区深化优势产业聚集、构筑产业发展高地注入了新活力。

“放管服”改革、法治服务保障、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等多领域综合施策,加速提升了陕西营商环境的“含金量”,市场主体加速集聚。截至2022年3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12479家,新增注册资本10754.89亿元,其中新设企业73795家(含外资企业786家)。中星电科、康佳智能家电、小米研发中心、vivo西部总部、泰康西安智慧医养总部等企业(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推动陕西成为众多企业成立西部中心的首选之地和创新创业的热土。

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重要支点,是陕西自贸试验区不同于其他自贸试验区的独特定位。成立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拓展人文交流合作方式,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在美国、以色列等国设立17家离岸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联合38个国家(地区)151所大学组成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着力打造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人文交流平台。建设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中心、丝绸之路文物考古中心等。

近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内外联动创新、协同发展初见成效。强化片区间联动发展,在延安、铜川、安康、宝鸡、渭南和韩城6市相关开发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与深圳前海等21个国内自贸片区共同发起成立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与47个国内自贸片区、境外产业园设立特殊经济区域自由贸易创新联盟。与济南、兰州、无锡、南沙等13个城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十四五”时期,陕西自贸试验区将聚焦“丝路自贸区”“科创自贸区”“农业自贸区”“会展自贸区”建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着力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加快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建设,发挥好自贸试验区稳外资稳外贸支撑作用,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自贸试验区在陕西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新型智库提供智力支持,服务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新时代的思想库、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应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发挥自贸试验区在高水平开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紧抓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研究。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以更高质量的成果更好服务政府决策,促进各地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家更高水平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国声智库长期关注和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围绕自贸试验区尤其是西安区域高质量发展开展政策研究及决策咨询,提出科学精准、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积极探索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成功路径和模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西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供智力支持。

国声智库于2020年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课题组,总结梳理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探究其在推动改革、扩大开放、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课题组重点研究陕西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成就,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陕西样本”。

国声智库和丝绸之路智库共同体主导推出的“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聚焦国家战略,致力于新型智库成果“一体多元”的转化与应用,以智库智慧科学决策引领产业科学发展。其“智库观自贸”子板块围绕数字经济与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双循环经济、新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课题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各地自贸试验区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并通过工程打造的智慧科学产业生态链,将知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自贸试验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5年来,国声智库组织专家学者对西安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等多个功能区开展调研,先后完成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西安海内外科技人才研究报告》、西安优秀科技调研成果《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综合调查与对策研究》、《知识产权赋能新型智库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陕西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核心枢纽》、《与世界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机遇 新型智库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等课题。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密切合作,支持西安管委会举办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改革赋权座谈会、自贸试验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为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为助力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国声智库课题组和中国商业史学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把西安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长安号、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为推动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输出高水平智力成果,搭建沟通交流合作与资源链接整合平台,赋能中欧班列长安号创新发展,畅通“一带一路”贸易大通道。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体现在推动欧亚经济论坛平台升级、建设国际数据合作平台。国声智库建言西安借鉴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知名论坛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以欧亚经济论坛为重要依托,加强论坛智库平台建设,同时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积极与各类智库开展合作,创新运作模式,完善传播方式,将欧亚经济论坛打造成为欧亚经贸领域的高水平区域性智库平台。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共建《智慧中国》杂志社大数据中心,搭建国际数据合作平台,助力陕西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升自贸试验区数字化建设水平。

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势产业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基础,也是推进制度创新的前提。陕西自贸试验区致力于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互促,促进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在自贸试验区低成本、无障碍、高效率集聚和流动,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5年来,国声智库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以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5G、现代物流、会议会展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形成集聚。支持高新功能区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引导数字经济高水平集聚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数字产业生态。高质量建设丝路科学城、硬科技创新示范区,高水平建设“科创自贸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高地。积极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全球交流合作,高质量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立足西安打造“丝路国际自贸数字港”,将西安软件园打造成为“数字丝路明珠”。

支持国际港务功能区充分发挥西安内陆港资源优势和自贸试验区创新优势,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功能区、产业承接区、中央商务区,吸引商贸、科技、产业、金融、人才、教育等各类创新要素落地融合,形成以临港经济板块为核心的产业格局,推动港贸、港产、港城一体化发展,服务西安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支持西安区域创新会展经济发展模式,发挥重点展会引擎作用,以“智库+会展”助力西安树立会展业品牌,为西安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添动力。近年来,国声智库联合多家单位在西安举办丝绸之路智库峰会、“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论坛、智库观中国高质量发展论坛、“一带一路”核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智库论坛、“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山理论”高峰论坛、西部绿色生态发展论坛、“商贸富国”货殖论坛、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等品牌会议论坛,支持西安高新区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程序员节等大型会展活动,为“会展自贸区”建设贡献了力量。

国声智库共建的“农业中国”智库支撑平台,聚焦新型智慧农业,为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智慧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平台特别推荐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调研基地,通过优质特色企业打造标杆案例,推进“农业自贸区”建设。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国声智库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与专家优势,联合多方共建“丝路国际自贸公共服务平台”,做好重点产业专业服务支撑,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形成以保护引领创造、促进运用、创新管理、优化服务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智库、基金会、商协会等各界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贸试验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国声智库认为,应充分利用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加大人才创新探索和人才扶持力度,将自贸试验区作为推动陕西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试验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此,国声智库支持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与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形成战略合作,打造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自贸特色,形成自贸之窗功能;共建“自贸人才交流基地”,形成融合互通、协同创新发展合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有机融合;建立自贸智库专家工作站,推动自贸人才与专家互动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互通机制。国声智库、中国商业史学会、西安人才综合服务港将共同打造丝路国际人才培训基地,重点培养青年学者和“专精特新”科技人才,并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数字技术创新、产业对接、人才交流、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助力陕西自贸试验区引进紧缺人才,使西安成为丝路人才集聚、海内外人才交流融合、创新活力竞相进发的丝路国际人才高地,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资源储备和战略力量支撑。

(本文作者:徐蕴峰,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兼“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管委会智库专家、国声智库执行主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