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黄土地 曲谱人民情 ——社会各界缅怀作曲家孙韶逝世三周年

孙韶在黄河壶口弹奏钢琴曲《保卫黄河》。 孙韶(1934年8月19日-2020年6月29日),是我省老一辈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音乐终身贡献奖获得者、陕西省广播电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孙韶在黄河壶口弹奏钢琴曲《保卫黄河》。

孙韶(1934年8月19日-2020年6月29日),是我省老一辈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音乐终身贡献奖获得者、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原团长、陕西省文史馆馆员,是国家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首歌曲、乐曲,其中的一大批歌曲曾被在全国范围广泛传唱,代表作品有《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手摘红枣想亲人》《小米饭香来土窑洞暖》《灯碗碗开花在窗台》等。他和爱人贠恩凤伉俪情深,一生扎根基层,为群众创作、为群众歌唱。

今年6月29日,是孙韶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日,他留下了未完待续的音乐作品,还有毕生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一生默默奉献,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音乐抒写群众心声,把歌声送达最需要的地方。今天,让我们缅怀并记住这样一位平凡而又感人的音乐家——孙韶。






 

缅怀音乐家孙韶

文/贾平凹

音乐家孙韶走了,他的一生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家庭,忠诚于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虽然已经离开,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铭记和传承。他几十年来兢兢业业,现在很缺少这种人,在任何工厂、田头、军营、学校,一辈子两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在那里唱,一个在旁边拉手风琴,这样走过了一辈子,而且一干干一生,我觉得不容易,他对他的工作是那么热爱,而且夫妻俩是那么好,这也是世上少有的。

他给外面人的形象是非常好的,就是一心为他的老伴儿伴奏,他去世后,我说这种现象、这种人现在越来越少了。不管他的绘画,不管他的音乐,不管他的书法,也不管他的文学,我觉得他有一肚子的才华,但是只要他的老伴儿贠恩凤说到哪儿去演出,他不管那会儿在干啥,经常是饭碗撂下、背上手风琴就去伴奏。每次伴奏汗都把衣服弄湿了,这是经常的事。这两个人能坚持一辈子做一件事,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他们一辈子都服从演出,演出是天大的事情,当然现在我们可以说是为人民演出,为群众演出,不管你上升到什么高度,但起码他在做人方面没有什么代价的,也没有啥怨言的,让去就去,这一点我估计对年轻人应该是很好的教育。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我们最大的感动是一首作品里作曲家如何传达着对于人的理解,在传达中又如何表现了作曲家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孙韶的作品里,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一颗忠诚时代、忠诚故乡的艺术心灵。几十年来的艰苦奋斗不改其宗,这在今天显得多么可贵!正是如此,他的作品时代特色明显,生活气息浓烈,质朴亲切,故几十年来受到群众的欢迎。
 

记忆中的孙韶

文/尚飞林

最后一次见孙韶先生,是受中国音协张萌主编委托,采写一篇贠恩凤老师的文章,我去了省广电小区家属院他们的家里。由于是老熟人,采访极其顺利,后来配有贠老师封面照片的文章《贠恩凤:一辈子为人民唱歌》发在2020年第4期《人民音乐》。那个时候孙先生已经脑梗过一次,说话、行动都不是太方便,但脑子极其清楚,和我回忆了他与我父亲尚爱仁交往的一些事情,我们还在他家堆满了书籍报刊的客厅里合了影。

孙韶先生是一位作曲家,创作了《手摘红枣想亲人》《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小米饭香来土窑洞暖》等歌曲,出版《孙韶歌典选》等专著。孙韶创作的歌曲,基本上都是由夫人贠恩凤老师演唱的,几十年来,贠老师演出,孙韶背着手风琴伴奏,下矿井、进军营,走乡村、进校园,在街头巷尾给环卫工人唱歌,成为西安一道独特的风景。有时候孙先生还客串杨白劳,与贠老师合作《白毛女》选段,所以大家都说他们夫妇是妇唱夫随、珠联璧合。因为几十年坚持为人民歌唱,贠恩凤老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说实话,这些“军功章”上应该有孙韶先生一半功劳。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榆林组织了一个活动,邀请贠老师参加演出,快要演出了,她打开箱子翻来覆去找不到伴奏带,于是给孙先生打电话,说伴奏带找不到了,是不是没放进箱子里?这么个事情你都弄不好,给孙先生发脾气。孙老师那边说什么听不见,但过了一会贠老师在箱子里找到了伴奏带。我和贠老师开玩笑说,您是不是什么事都不管?是个甩手掌柜。她说这些事情一直都是孙韶在弄么,我连工资都没有领过,他又没什么事情。话说得可有理了,由此我看出了孙韶先生的任劳任怨和贠恩凤老师的“潇洒自如”。后来孙先生因病不能再出来跑了,贠老师就没有人陪着她演出了,显得极其孤单。加上家里的事情也需要贠老师照顾和料理,大家都看出了贠老师的无奈,也能感觉到她的忙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延安歌舞团到省音协后,就开始歌词写作。记得有一天在文艺路见到孙韶先生,那个时候他还很健康,面色红润,顶着一头卷曲的黑发。对我说听到很多我作词的歌曲作品,希望找机会能合作一首歌,我当然是求之不得,欣然答应。但后来由于事务性的工作和一直觉得没有合适的作品,就放下来一直没有再联系此事,结果就成为不可弥补的遗憾了,至今想起来后悔不已。

6月29日是孙先生三周年的忌日,孙韶的儿子孙聪嘱托我写点什么,于是就写下这些文字以示怀念和敬意!
 

深切怀念作曲家——孙韶同志

文/贺艺

今年是孙韶同志去世的三周年,非常怀念他、忘不了他!

我和孙韶同志相处几十年,关系十分密切,来往频繁,我俩既是同行,又是老乡。他一生从事音乐创作,非常勤奋,写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出版了专辑,奉献于社会供大家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小米饭香来土窑洞暖》《手摘红枣想亲人》体现了对党、对领袖的深情热爱。他的作品心系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其中有的作品由他的妻子贠恩凤选唱,传遍祖国大地,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好评。

最值得大家敬佩的是孙韶同志一生陪伴着妻子贠恩凤,既是演唱者的手风琴伴奏,又是以自行车为代步工具的驾驶员,一年四季走乡串巷,深入工厂、学校、军营,为群众无私地奉献演出,特别是到劳教所给服刑人员演唱,用歌声来感化这些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孙韶的敬业精神使我终生难忘。他不仅在音乐创作上刻苦钻研、作出辉煌的成绩,而且在书法上自学成才,出了自己的专集,得到大家的赞赏。

他全力以赴支持妻子贠恩凤同志,不仅是事业上的帮手,就连家庭事务他也一个人包干,让她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的演唱业务上,得到“黄土地上的百灵鸟”的称号,并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由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专题采访,介绍了他二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事迹,在全国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在怀念孙韶同志去世三周年的时刻,不能忘了他的情意,同时要学习他刻苦钻研业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们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致远行的歌者

文/党永庵

我知道你已经走得很远很远

把红叶与雪花谱进新歌里面

子规在你的琴键上筑起新巢

从三年前的夏天唱到今年夏天

 

越过那一首一首交响的莽原

涉过那一曲一曲奏鸣的奔泉

身边总有只凤凰在深情鸣唱

像大树像青藤相互缠绕百年

 

任凭它山高水长啊天高地远

你活在歌声里可以无怨无憾

把那只手风琴从肩头卸下吧

让后人把它交给长河与高山
 

爸爸,我还想为你背手风琴

文/孙聪

5月16日上午,天气不热不冷,我们家的亲朋好友和妈妈一起来到西安白鹿原下的汉文帝霸陵墓园新区,让我爸的骨灰在这里入园安放。真没觉得,再有一个月13天,我爸就三周年了,太快了,不敢想。


父亲去世前十多天最后一次为母亲伴奏

我和母亲与父亲最后几天在医院

这三年怎么过的,这种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我爸活着的时候风趣幽默、爱开玩笑,时常把他在场的气氛调到最好处。他总爱帮助人,而且不图回报,接触过我爸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觉,他知识渊博,上到天文、下到地理,琴棋书画都能说出一二,我自愧不如我爸。别人开玩笑说:“你爸的基因里,看来只把善良和糖尿病遗传给了你,其余的你什么也没有。”我只能说我这人笨,我爸给我取名叫聪,希望我能聪明,可总是事与愿违也没法。三年了,总感觉我爸还在钢琴旁谱曲,感觉他在给我叮嘱,***出去演出帮我把手风琴背上,我给伴奏,不能让她清唱,省点力。于是,我听了我爸的话,我妈再有演出,我就把他的学生、手风琴演奏家屈老师请上,帮他背手风琴去伴奏。


父母在兴庆公园为群众演唱

以前,我常为我爸不听话和他争吵,他糖尿病多年,经常空腹血糖15以上,每天还要喝汽水、吃雪糕,爱吃点心蜜三刀和江米条,可他总是不急不躁地告诉我他要顺着90岁往上走,过了100岁再休息,他的母亲活了96岁,有长寿基因。每次争吵的结果都是互相让半步,真是老小孩。我爸活着的时候非常节俭,有人说你爸是典型的山西人(祖籍山西运城)九毛九,我爸听了总是笑笑说,节约是一个人的美德,不丢人。他用抽纸总是要撕开一半用,我为这事也没少和他吵。茶叶盒、食品包装盒等废旧包装盒,他都要把盒子剪开裁好,在背面完成了许多书法作品,别人看了都赞不绝口。凡是到家里来的人,他都要主动合影留念,自己花钱洗照片,再给人家寄过去,朋友收到了照片给我打电话说你爸是九毛九,照片钱我给你转过去给你爸,我笑笑说他在很多方面就不是九毛九,你不要转钱。我爸私费订报刊每年都在两千多元,经常看到报纸上说哪个人家受灾难、哪个人家小孩重病,还要拿钱让我替他捐款。


母亲在公园用轮椅推父亲

我总感觉我爸还在家里,他原来的东西我基本上都保持原样,因为我知道他最讨厌谁把他的东西用过后放错了地方。我总想着他哪天回家了一看又要生气,我也不想让他生气。这三年,我每天都要看他在黄河壶口弹奏钢琴曲《保卫黄河》的视频,每天都要听他谱写的歌曲,我也像我爸一样,坐在他弹钢琴的地方,学着为我妈弹琴,让她唱歌。我爸在疫情初期的2020年3月,和他的同学、一生的搭档、著名词作家党永庵先生一起完成了他最后留下的三首歌《飘香的黄玫瑰》《社区姑娘》《武汉樱花》,都已在广播电视上播出,报纸也做了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这也是一位作曲家对社会尽的最后一份责任和义务。


父亲在央视舞台上为母亲伴奏

最后的十多天里,爸爸稍好点时,我和妈妈就用轮椅推他去病房外转悠。当看到大厅里的钢琴时,他让我问一下能不能弹奏,想给我妈伴奏,给群众唱两首。征得同意后,父亲坐在钢琴前,熟练地弹起了《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南泥湾》等歌曲,围观的医护人员和患者纷纷鼓掌拍照,谁知这竟是我爸给我妈伴奏一辈子的最后一场,在这里谢幕。十多天后的6月29日,我爸没留一句话就走了。你之前还多次给我说,这次出院后一定听话配合,按时吃药休息,不吃雪糕不喝汽水,还让我给你背着手风琴和我妈去给广大人民群众演出,我答应你随叫随到,不但背手风琴,还开车服务,谁知道你说话不算数就走了,让我无法原谅你。


父亲在黄河壶口弹凑钢琴巜保卫黄河》

三年了,你都在干啥呢?我妈想你,她说她一辈子取得的成绩百分之七十属于你,离不开你,身体也不像过去,车撞了那么严重,休息了三个月就又开始和你一起为群众演出,虽然兄妹及家人把我妈照顾得不错,但她思念你心切,离不了你。你的重孙也已经长大了,孙子每天都给重孙指着照片说这是太爷,很爱你。


父亲完成一生最后的作品,写给抗疫英雄,巜飘香的黄玫瑰》、巜社区姑娘》、巜武汉樱花》

在我心目中,我爸是位了不起的艺术家,他16岁从西安市一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北人民广播电台文工团,在这个团里配合当时的宣传任务,快速准确地把歌曲写好,在广播电台播放、教群众演唱。我记得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我爸经常白天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学好弄懂,到了晚上写成歌词、谱好曲,把隔壁的为民叔叔家墙一敲,为民叔叔便心领神会,将我爸给的歌谱快速刻蜡版。第二天一早,我爸给演员排练,下午就坐团里的车去电台录音。直播时,还要由我妈在广播里教唱,快速将党和政府的政策向群众宣传,这在当时没有电视的年代,起到了很了不起的作用。记得我爸写的一首歌《全国都来支援农业战线》,当时除西藏广播电台外,中央和全国各省市电台都在播放教唱。前不久见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姐,她说那个时候她都会唱这首歌,说着就唱了起来,不知道这是孙老师的作品,在当时影响可大了。

我想作为音乐家的爸爸是长生不死的,虽然他的肉体已化为骨灰融入泥土,但他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音乐作品千余首,他的作品是滋润人心灵的春雨,永远流传。每每听到爸爸作品的旋律,就像看到父亲在钢琴旁弹奏,给母亲伴奏一样感到非常亲切,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亲爱的爸爸,我们想你!

纪念孙韶先生

文/宋小雷
 

2020年6月29日,孙韶同志溘然仙逝,享年86岁。时光匆遽,转瞬三载,常念先生音容笑貌。孙韶同志从事文艺工作70余年,在任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团长期间,坚持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深入基层,为人民演出,为时代放歌,为乐团跻身国内一流乐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我到团里工作,一个音乐“门外汉”突然闯入艺术家的行列,对于如何带领好这支队伍继续前行内心尚有诸多不确定,于是前往拜访孙韶和贠恩凤两位老前辈,彼时他们均已从乐团退休多年,但是仍心系陕西文艺、心系乐团发展。与两位老前辈的交谈,让我深受启发,我被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赤诚热烈和对文艺理想的使命担当所深深打动。孙韶先生的直率、热情与幽默让我放下了内心的诸多忐忑,也对肩上的文艺担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其后几年,乐团的几次重要活动都得到了他们二位的鼎力支持,感激之情,铭记于心。因孙韶先生晚年需静养,日常总不敢过于叨扰,仅有的几次交谈,于我而言,已成为最珍贵的记忆,前行路上每有困惑,总忍不住重拾先生的谆谆之言。

  孙韶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曲家,他的很多作品至今仍是我团的保留曲目;孙韶先生也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演奏家,几十年来,他与贠老师两人演出不辍,田间地头、工厂、学校,甚至是矿井都留下了他们一人背着手风琴一人深情演唱的身影;孙韶先生更是一位深谙艺术管理的实干家,他为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走向职业化、规模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别三年,沉痛哀悼!我们将秉承孙韶同志的遗志,发扬他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继续投身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弘扬中,并以此深切缅怀孙韶同志。

深切缅怀孙韶老师

文/张为民

您好,孙老师!您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位至关恩重的贵人,领路人!在远望您西行远去的三周年纪念时辰,回首相望,我想对您轻轻地诉说。
 
  是您,1960年仲夏,到我的初中母校37中,在一堆应试的同学中,您偏偏就挑选上了我(还有一位张姓女同学)!从此,我一生的命运轨迹得以变道,提速,最终,有了事业上较为丰盈的结果,有了如今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
 
  是您,关注我,培养我,一路带领着我。当时您是演员队队长,在我进团从学员转正后就安排我和贠(恩凤)、马(明)、周(东海)三位老师排练男女声四重唱。您弹伴奏,演唱《森吉德玛》、《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姑娘出嫁》,外国歌曲《含苞欲放的花》等,上了电视。在后,又给电视台推荐我和王锐演唱《白毛女》中"扎头绳"及最后大春和喜儿在山洞里“相认"一段,当时的台长胡旭同志亲任导演,在新民街33号演播室里完成了电视直播 ;
 
  是您,见我写的字还可以,滿怀欣喜,教授年少的我学刻蜡版,油印歌谱,接过您手中的铁笔,这一"刻"就是25年,直到85年离团调至省电视台为止。经历难忘,恩师难舍,在2020年6月29日孙老师您离别我们三个月后,我沉浸着缕缕哀思写了《铁笔留印痕》,发表在同年9月27日《新民晚报》的文学副刋"夜光杯"上,以示追忆和缅怀;
 
  是您,在忙中还不忘提携我。文工团很早就倡导大家业余搞创作,我19岁时,写了一首配合时亊宣传的歌词,是您欣然接受并谱曲,亲自抄写整齐供报社照相排版,刋发在当时的《西安晚报》上。这是我19岁时的处女作,还得到"对半分"的2元钱稿费呢!估计您那里保存有资料吧?
 
  是您,在广播文工团曾经的下基层赴农村、工厂、军营及学校演出时,在演职人员休息或正在吃招待品时,您却赶去搜集材料,编写我们团唱红了三秦大地的"哎嗨哟“歌词,演出前在后台练熟,我和贠老师领唱多年,您拉手风琴伴奏,一直忙的不停,有时是顾不上吃饭饿着肚子的,直到演出完才松口气儿,扒拉几口饭;
 
  是您,在六四年我们家横遭迫害、划高成份的至暗时期,您对我没有半点歧视和冷待,反而不断给了我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藏族男女声二重唱,男小合领唱,中日青年联欢节及省上音乐调演的男声二重唱,维族表演唱主演主唱,参加当时的乐队合奏拉二胡(主要是为我领唱),还参加剧组广播剧的录制等。这己经夠繁重的了,又是您,怎么想起让我学说相声?我就没这样的艺术细胞!您几次派我们去北京学声乐,我还兼学相声。到——中广"请教马季、唐杰忠老师,一起同他们坐吉普车去演出。后又去海政见常宝华、常贵田叔侄两位老师,学说相声《保卫西沙》(可惜没有留有图片资料)。排熟基本定型后,经两位老师的大力引荐,我和冯鹰到相声大师候宝林先生家中,为我们把《保卫西沙》通排细捋了一遍,这是天赐良机的荣耀!回西安很快在新民街33号进行了电视直播;
 
  孙老师,是您,给了我多好的广泛涉猎、施展才艺的机会,团里同志都说我是革命的“万金油"。是您的多才,培养了我的多艺。正是有了在文工团打下这样贯通艺术多门类的底子,我到了电视台做综艺晚会导演,才能更好的发挥,尽现了"万金油"的本能,又体现了"案头"工作的周密。艺多不压身,不忘师父恩,这样的师传了得!孙老师,您的言传身教,在我的身上,开了花,结了果,我足足的享用了一辈子!

  弹指流音韵,妙手著华章。
  深切缅怀,不忘师恩!
  祈愿孙老师宁静安息!永无烦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