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娃子冯仑富豪沉浮录

一、 1982年,63岁的中央党校教授马鸿模听说学校法学专业来了位历史上最年轻的学员,嚷着要看看这23岁的陕西娃子冯仑。 哦,最小的那个原来就是你。马鸿模上下打量了下有些土气的冯仑,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一、
  1982年,63岁的中央党校教授马鸿模听说学校法学专业来了位历史上最年轻的学员,嚷着要看看这23岁的陕西娃子冯仑。
  “哦,最小的那个原来就是你。”马鸿模上下打量了下有些土气的冯仑,点了点头。
  此时的中央党校,学员平均年龄超过30岁,才二十出头的冯仑自然引人注目。
  作为文革后的正牌大学毕业生,冯仑刚以优异成绩从西北大学管理学院考上中央党校的研究生。
  冯仑也有些好奇地看着马鸿模,光头黑衣,性格强悍,嘴里总喜欢含着当时极其罕见的雪茄,这打过仗的老爷子果然是个大佬。
  在解放之后,已经是师级干部的马鸿模因为有文化又有资历,就被安排到专门培养高级干部的中央党校任职。
  一生阅人无数的马鸿模觉得冯仑是难得的可造之材,于是自此悉心调教,比如让他可以进入普通学员难以登堂的“内参室”,许多外人无法知晓的国家大事和内情让冯仑的阅历和眼界有了质的飞跃。
  后来,冯仑直接拜马鸿模为干爹,奉他为一辈子的精神教父。
  1984年,25岁的冯仑以中央党校最年轻的研究生身份进入仕途,先后在中央体改办、中宣部任职。
  四年后,他又被派驻到海南担任省改革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过硬的学历加上极其耀眼的中央部门任职履历,摆在未满三十的冯仑面前的是一条金光灿烂的仕途之路。
陕西娃子冯仑富豪沉浮录
  (左一为冯仑)
  就在冯仑刚刚研究生入学时,16岁的陕西娃郭家学也刚刚进入安康师范学校,这是陕西一所有着七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师范中专。
  郭家学的老家是陕西旬阳,父亲是乡村医生,母亲务农,家境一般,郭家让儿子读师范中专,图的就是师范生包分配和国家干部的身份。
  小小年纪的他既聪明又很懂人情世故,19岁毕业时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工作,后被学校选送到陕西省师范大学进修了一年,再次回到安康师范学校。
  学校的工作既体面又稳定,这让郭家学很满意,唯独不满意的是每月到手的数百元工资。
  此时市场经济的浪潮已经渐渐成势,年轻的郭家学常感叹钱不够用,买啥都觉得捉襟见肘。
  在同一时间,十多岁的左晖还在扯着嗓子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丝毫不知道若干年后自己将为天下千千万万人提供栖身之所。
  陕西的巨变和浪潮,在这一刻已经注定不平静。
  二、
  1988年,满怀雄心壮志的冯仑到海南后有些傻眼,堂堂海南省体改所完全是个空头机构,既无拨款,也无经费。
  颇感无奈的冯仑只能凭借自己“省体改所常务副所长”的名头开始了海南征程……
  这期间,冯仑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也见识了正在“野蛮生长”的海南市场。
  一张紧缺物品的批文转手就可以赚几十万的故事在此时“十万大军下海南”的背景下司空见惯。
  此时的冯仑,利用体制内身份搞到一张一万台彩电的批文,等他把批文转给一家贸易公司后,凭空就赚了20万,这也成为后来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起家的资本。
陕西娃子冯仑富豪沉浮录
  尝到甜头的冯仑自此一发不可收,开着一部从海南省委借的破面包车满城跑,志得意满。
  由于在体制内的关系,冯仑在这期间认识了王启富、王功权和刘军三个闯海南的大学毕业生。
  此时他们对赚钱并没什么概念,在一起就只能谈理想,谈文学,谈到最后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开家公司。
  两年之后,借助冯仑的身份,四个人开了家皮包公司,冯仑将自己招聘的两个小弟潘石屹和易小迪也拉入伙。
陕西娃子冯仑富豪沉浮录
  六个平均年纪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聚集海南后,天天喝酒侃大山,从国际局势聊到海口哪家大排档的老板娘最水灵,只可惜赚到的钱基本都吃喝掉了。
  心有不甘的五人尊年纪稍大的冯仑为大哥,深情呼唤着“大哥,辞海下海吧,领着哥几个一起干一番大事!”
  被奉为“大哥”的冯仑刹那间热血沸腾,他也苦闷于体制内身份白白丧失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最终下定决心辞职,要和兄弟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去。
  1991年,32岁的冯仑和五兄弟创办了“海南省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
  来自天南地北的六人因海南大开发呼啸聚义,此后他们也被称为“万通六君子”。
  赚钱!赚大钱!凑在一起的六人其实早就觉得倒腾批条赚点“散碎银子”实在是不够分,他们瞄上了正蓬勃发展的海南房地产市场。
  做房地产不能只靠激情,需要的是真金白银。
  可此时六人掏尽身上所有口袋也只凑了三万元,这点钱别说买地,维持正常公司开销和几个人食宿都悬。
陕西娃子冯仑富豪沉浮录
  就在大家有些心灰意冷时,大哥冯仑显得胸有成竹,人脉哥有的是!
  冯仑去找了一位相熟的投资公司老总,好好给对方描述了一番海南房地产市场的光辉前景。
  被说得心动的老总试探问冯仑如果一起合作投资的话,打算掏多少钱?
  冯仑心里一笑,风轻云淡地说:“这笔生意小意思,大家都是朋友,我出1300 万,你们跟投500万,稳赚不赔,你看如何?”
  这番话加上冯仑拿捏地死死的大佬风范彻底征服了对方,当即就应承了下来。
  会面后,欣喜若狂的冯仑坚持不让对方送自己去车库,转身骑上停放在角落的自行车狂奔回公司,等他起草完合同,立马让小弟王功权打车去找对方签合同要钱。
  当投资公司的500万到账后,冯仑揣着银行回单又去找了熟悉的银行办贷款,人家一看账面货真价实的500万现金,二话没说同意贷给他1300万。
  就这样,空手套白狼的冯仑靠“骗”来的1800万以公司名义买了8栋海南的别墅,在包装一番后迅速投放市场,大获成功。
  刨去给投资公司的分红以及还利息,几乎分文没出的万通公司净赚300万。
  大哥冯仑这番骚操作深深折服了五位小弟,心服口服。
  位置决定眼界,眼界决定身份,冯仑的实力在于早年间的位置。
  三、
  当冯仑带着小弟在海南扑腾的时候,年轻的郭家学在陕西成为了热门人物。
  1987年,21岁的郭家学为了赚钱,放弃公职下海,成为陕西历史上第一个下海的公职人员。
  据说此时的他在学校看了美国著名企业家艾柯卡的自传,被主人公打动,于是毅然决然地和家里摊牌:‘额’要创业!
  郭家学选择了最常见的创业之路—养猪,虽然所有人都觉得放弃铁饭碗去养猪就是个“二愣子”。
  但不久之后,“二愣子”郭家学又干了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他把祖传的一座四合院老宅以2700元价格卖了当启动资金。
  虽然这时还没听说卖出天价的四合院,可将珍贵的祖宅就这么卖了,郭家学在众人眼里无疑是个败家子。
  郭家学倒是无所谓,反正躲在秦岭山脚下养猪的他也听不见。
  可没想到,因为没经验,辛辛苦苦养大的五十头生猪在即将出栏的时候,因为遭遇猪瘟,死得只剩下八头。
  不死心的郭家学又开始承包大棚种草药,结果遇到寒潮,再次血本无归。
  两年时间,郭家学的首次创业即宣告失败,明白了自己不是当养殖户的料,可又实在没脸回家乡,只能另做打算。
  1989年的秋天,23岁的郭家学悄悄来到省城西安,他刚注册了家无所不包的华青贸易公司,小到几毛钱的办公文具,大到十几万元的医疗器械,什么赚钱,他就倒腾什么。
  没想到养殖不在行的他做生意却是一把好手,就这么倒来倒去数年,不但把债还清,还赚了数百万,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贸易老板。
  对左手贸易、右手资本那套已玩的炉火纯青的郭家学来说,他已经抵达资本海洋边沿,眼看金灿灿的资本市场就在眼前,可就是少一艘可以出海的大船。
  199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郭家学瞄准时机收购了陕西凤翔县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药厂,改名东盛药业,走上了资本扩张的道路。
  三年后,郭家学以6000万元收购青海上市公司同仁铝业并更名为“东盛科技”,借壳上市成功,33岁的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集团董事长。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借壳上市手续极其繁杂,一般企业都是找专业的律师和投行机构共同来完成。
  可郭家学就凭借自学1988年的《公司法》,自己在一周内搞定了全部过户。
  陕西富豪沉浮录
  2000年,中国医药界开始掀起前所未有的跑马圈地的资本并购潮。
  头脑敏锐的郭家学毫不迟疑,率领东盛集团陆续并购江苏启东盖天力、青海制药、丽珠集团、山西广誉远、湖北潜江制药,市值达到100亿,成为仅次于国药集团的中国第二大医药集团。
  客观上讲,许多被东盛“收编”后的医药品牌随着郭家学在管理和营销上的精心运作,确实重焕光彩,无论研发还是销售都让人耳目一新。
  几年功夫,在医药行业势如破竹的郭家学已经成为业内名噪一时的资本狂人,登顶陕西首富。
  品尝到资本甜头的郭家学已停不下脚步。
  在改革开放中期,随着资本市场的进入,越来越多的人已娴熟地利用资本的力量以小搏大并购经营不善的企业从中获取利益。
  上海的周正毅、北京的袁宝璟都是这样的“聪明人”。
  有人骂他们是“空手套白狼”,可他们却辩解自己只是四两拨千斤,借船出海而已。
  只是,在风云波诡的资本海洋中,许多已经丧生鱼腹,尸骨全无。
  可惜正不可一世的郭家学根本无暇思考这些活生生的案例。
  四、
  就在两个陕西大哥在商海遨游时,陕西娃娃左晖在17岁这年终于跨入了北京化工大学的大门。
  虽然这所大学不如清华、北大名气响亮,可对苦读数年,好不容易离开黄土地的左晖来说无异一步登天,心里自然很满足。
  1992年,21岁的左晖大学毕业,没有背景的他进不了心仪的央企,又不想回老家,只好滞留在北京当起了北漂。
  在连续做了三年电话客服和软件销售员两份工作后,24岁的左晖有些受不了这样机械又毫无上升空间的工作环境,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
  1995年的一天,两位大学好友邀请左晖去北京先农坛体育场观看一场甲A比赛,北京国安对阵广东宏远。
  当北京队获胜时,已将自己当做“新北京人”的三人激动万分地就着消失已久的激情聊到“24岁的时候出来单干”的戏言,三人最终决定“是时候干他一票了!”
  商量下来,觉得那时卖保险很挣钱,三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便各凑出五万元干起了财产保险代理的行当。
  面对招募来的员工,对保险一窍不通的左晖拿出当年读书的劲头,晚上苦苦研读各类保险条款和制度。
  不久后他便发现,看似几万字“天书”的保险条款,其实许多都是故弄玄虚,真正有用的几百字。他就将这几百字提炼出来,白天再给员工培训。
  1998年,由于国家对对保险市场做出政策性调整,公司规模不大的左晖扛不住了,哥几个只能主动退出,盘算下来获得的收益已是当年投入的100倍。
  这期间,左晖没有买房,一直在北京租房,也因此和许多北漂一样被黑中介骗了很多次,心里很受伤,估计又默默背诵了无数遍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00年,29岁的左晖揣着赚来的钱有些激动,想在北京买房,堂堂正正过上北京人的生活。
  可他兜了一圈后却发现这买卖房屋的中介都是一伙人,买卖双方从头到尾不让见面,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吃完上家吃下家,黑心的不是一点半点。
  此时的左晖已经足够成熟老道,想着能不能做一家让人信得过的房屋中介公司,利用真正的房产信息挣钱。
  陕西富豪沉浮录
  很快,说干就干的左晖拿准备买房的钱成立了北京链家房地产展览展示中心,通过关系找到《北京晚报》与军博合作举办了北京首届房产信息展示会。
  房展会开幕前一天,忙到天黑的左晖索性就坐在军博门前的台阶静静等到天亮,他心里很紧张,也很清楚,成败在此一举。
  天亮后,睡眼懵懂的左晖抬起头看见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参观人群,眼睛一亮,他知道自己的路选对了。
  2001年底,筹备许久的链家房地产公司正式成立,第一家甜水园门店开业,既是公司经理又是店长的左晖那年正好30岁,笑容满面地开门迎客。
  此时的链家刚好赶上国家取消“福利分房”,全面推行商品房的时代,链家凭借信息准确,以及特有的“二手房转按揭”服务,很快便在3年时间从1家店发展到15家店,员工也壮大到160多名。
  三年之后,33岁的左晖终于购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而他的链家已经发展到30家门店,200多名员,实力不容小觑。
  2005年3月,就在所有人对链家侧目而视时,国家出台“国八条”调控房产市场,那些“风口一来就追,市场一冷就跑”的小型房产中介纷纷关门跑路,主流房产中介公司也开始收缩关店。
  唯独左晖剑出偏锋,别人撤,他抄底,链家接连逆势扩张,大幅收购经营不善的中介公司。
  陕西富豪沉浮录
  到了年底,链家门店已经达到300家,成为京城举足轻重的一家中介公司。
  同一年,总是给人“惊喜”的链家先是推出“个人租房消费贷款业务”,接着又在业内首创“三方协议”,让买卖双方可以见面交易,彻底在房屋中介行业掀起一股巨浪。
  不过,这种做法也为其它房产公司厌恶和警惕,甚至出现彼此业务员互相殴斗的事件。
  五、
  这时候,“带头大哥”冯仑和小弟们揣着在海南做房产赚到的钱,也杀回到北京,组建了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万通和香港利达行合资开发的“新世界广场”项目出锅即爆红,获利丰厚的冯仑也成为北京房产界炙手可热的房产大佬。
  冯仑是万通当之无愧的大哥,他对几位小弟一视同仁,有酒大家喝,有钱大家分,典型的“坐有序,利无别”的梁山好汉排座模式。
  不过,这理想化的公司架构看起来是兄弟齐心,却难以掩盖几位不同性格的年轻人在公司利益和个人发展下的真正想法,为后来的分家埋下巨大隐患。
  当冯仑去万科拜访王石时,后者对他豪情万丈地大谈“万通六君子”赚钱不为钱,只为理想后,大笑:“赚钱不为钱?那是圣人。”
  陕西富豪沉浮录
  果然,1994年,随着彼此对公司战略的争执越来越严重,共同平权的管理模式再难维持下去,甚至六人中还出现各自站队的小团伙,强烈要求分家。
  一年之后,曾经的“万通六君子”在聚义五年后终于散伙了。
  六人在温酒诉衷肠后平分了公司65%的股权,易小迪去了深圳,潘石屹拿了北京的地,建了SOHO现代城,冯仑和王功权则独守已是空壳的万通。
  王石知道后,叹息地对身边人说:“这样的管理模式,分家是早晚的事。”
  留给36岁冯仑的,不仅是空壳公司,还有一笔笔欠债,曾经的江湖豪情遭到了现实的暴击。
  没办法,谁叫他是“带头大哥”呢。
  公司唯一剩下的业务就是继续印刷一份文化小报,其实也不赚钱,只是怕不印了,让人觉得万通真倒闭了。
  陕西富豪沉浮录
  当冯仑最后缩在一室一厅的房间看书,身上所有钱都给了债主仍无法偿清后,人家还不相信找上门来追债,在扫视了一圈他身边的书后,主动说钱暂时不要了,给他时间。
  冯仑有些懵逼,忙问为啥?
  对方说,没想到你拿了那么多钱没开豪车也没住大别墅,这么困难情况下,还在看书,我看你一定能翻身。
  这件事让冯仑有些感慨,更加努力地想东山再起。
  遗憾的是,空有雄心的冯仑已再难支撑下去,本想灰溜溜回到国家单位的他却发现早已被体制拒之门外。
  当冯仑最终托关系进入社科院调查所当了三个月临时工,看着最后到手的72元工资后,曾经手握数亿资产的他彻底醒悟到,那个令他引以为豪的世界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这时,有人介绍他去了南德公司,这家公司老板正是大名鼎鼎的牟其中。
  陕西富豪沉浮录
  爱才的牟其中收留了他,让冯仑担任公司“总办主任”,开出了200元的“高薪”。
  在彷徨和无奈中的冯仑接受了命运对他开的玩笑,默默干起了这份听上去高端,其实就是个打杂的工作。
  一年过后,“总办主任”冯仑已经成为牟其中极其信赖的助手,无论大会小会,去哪都带着他。
  牟其中老母亲去世,冯仑去帮助料理后事,还要帮老人家穿寿衣。守太平间的老头看到都夸赞他:学会这个,等于多了一门谋生的手段。
  不过,随着要“把喜马拉雅山炸掉,将雪山变沃野”牟其中豪言频出,加上老牟不断从老家调人与冯仑及同期进入南德的王功权等人分庭相抗,冯仑再次萌发退出的念头。
  1999年,40岁的冯仑与王石等人发起了“新住宅运动”,以万通地产名义推出中国第一个高档住宅品牌项目—“新新家园”,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之路。
  这背后自然离不开一直赏识他的王石帮忙,也离不开曾经广泛的人脉。
  不过,在2003年,当44岁的冯仑拿到社科院的法学博士学位时,很多人才意识到老冯依旧是位读书人。
  虽然做了一些项目,可万通地产在整个房地产行业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04年才首次对外公布扩充资本,将增发的3.08亿股卖给一家名为泰达集团的国有资本,变身为国有资产,而冯仑的身价也达到20多亿。
  自此之后,冯仑对商场鏖战再无太大兴趣,以“江湖大哥”身份投入到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中,业余时间不断著书立说,彻底过起闲云野鹤的生活。
  陕西富豪沉浮录
  当年“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的万通六君子,冯仑、潘石屹和易小迪成为了地产界的大佬,王功权和王启富同时成为风投,刘军也在其他领域开创了一番事业。
  正如冯仑的评价:“万通六君子,妻离子不散、家破人未亡、苦大没有仇。”这或许是最好的诠释了。
  如今,61岁的冯仑亦商亦文,正如同干爹马鸿模那样,成为了不少人的精神教父。
  六、
  冯仑在北京叱咤风云的故事,郭家学肯定非常清楚。
  他们早在北京的陕西商会上结识,只是郭家学那时有些不服气,万通还不是世界500强,但他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
  2004年初,38岁的郭家学盯上了百年品牌云南白药,这个被国人誉为“神药”的品牌在改制期已经有华润、复星等业内大腕觊觎,这更让好胜的他感到兴奋,无论如何也要把云南白药收入囊中。
  只可惜过于顺风顺水的发展让郭家学有些膨胀,他已经听不下任何意见,一心一意盯着收购云南白药的他“感觉自己是超人,能量爆发,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
  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东胜集团力压对手,靠借贷来的巨资收购了云南白药。
  一时间,东胜集团几乎成为中国医药界无可争议的霸主,顺理成章地喊出了进军世界500强的口号。
  陕西富豪沉浮录
  但是,苦难和辉煌向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在资本市场正想扬帆远航的郭家学忽然被不期而至的一场风暴打翻了船。
  在这年4月份,因为中央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信贷收缩,贷款利率上调,这使得原本就因毛利率下滑,亏损严重的东胜集团资金链顿时紧张起来。
  两年之后,一纸公告成为压倒东胜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告称,东胜因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以及应偿还贷款利息等,共计需还48亿债务。
  消息放出后,曾经热脸相迎的银行开始雨天收伞,纷纷抽贷,东胜股价大跌。
  头脑发热的郭家学在此期间做过桥资金所借的高利贷因此无法偿还,所有账户都被冻结。
  陕西富豪沉浮录
  一时间,上交所的谴责、股东的责骂、高利贷追债、媒体的质疑让47岁的郭家学陷入人生最大的困境,走投无路的他想到了自杀。
  幸好,察觉老板情绪不对的两位高管苦劝“当年丢掉铁饭碗跟你一起创业,就是看你有担当,现在的烂摊子我们收拾不了……”
  郭家学嚎啕大哭:“这么多人需要我,看来我不能死!”
  事实上,作为笃信“诚实不欺、不尚空言”的陕西商人,郭家学还是接受了证监会对他的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郭家学虽违规使用资金,可个人一没腐化,二没堕落,更没有将一分钱转移到海外,在当时诸多被调查的当事人中实属难得。
  或许正是太了解自己这位老乡的性格,大他7岁的冯仑知晓此事后,也不多说,硬拉着郭家学加入王石组织的登山队直奔陕西太白山,爬了三天三夜。
  当登上三千多米的山顶,望着层峦叠嶂的秦岭,郭家学很激动,放声嘶吼,似乎要喊出一直积郁在心中的委屈和不甘。
  王石与冯仑对郭家学说了什么,已经不得而知。
  但回来后的郭家学决定重振旗鼓,冷静地将旗下的白加黑和丽珠股份分别以12亿和7亿的低价售出,就连市值100亿的云南白药也只卖了7.5亿,最后索性连西安的总部大厦也一起抵押卖了。
  陕西富豪沉浮录
  期间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申请破产,这样最多只需还2%的银行贷款,企业还可以保留。
  但郭家学拒绝了:“如果我们破产了,轻易把2%的贷款还了,未来整个市场对我们就不信任了,说郭家学你就是一个骗子,这条路咱们不能走。”
  正是因为这番恪守秦商本色的表态,郭家学的几位助手非但没有离开,还纷纷抵押自己的房子来帮助公司还债。
  2012年底,46岁的郭家学还完所有欠款,已经黑发变白发,奋斗十多年,数百亿的财富一夜间化为乌有。
  彻底还清债务的那天晚上,郭家学召集手下一起喝酒,几斤白酒下肚后,几个人再次相拥而泣。
  一无所有的郭家学,等待东山再起。
  七、
  就在郭家学的东胜集团崩坍还债的时候,左晖已经登上了巅峰。
  2012年,41岁的左晖在北京已经拥有了900家链家门店,并在一年后扩张到上海、广州、杭州等一二线城市。
  三年之后,所有网民惊奇地发现,只要自己在百度搜索任何关键词,总能跳出链家的广告信息,连弹窗跳出的都是,想不看到都难。
  这时许多人才知道,链家在左晖的带领下已经获得百度、高瓴资本、腾讯以及融创中国近百亿的投资,一路攻城拔寨,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房产中介公司。
  陕西富豪沉浮录
  一时间,有人戏称在全国大街小巷,能和链家地产死磕门店数量的只剩下沙县小吃。
  连左晖也不无骄傲地说自己孩子写作文,说自己爸爸是“北京最大的房产中介头子”。
  不过,从2016年开始,左晖因为链家的虚假房源信息以及“自如”陆续被曝出甲醛超标等问题饱受质疑,各种非议不断,一次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对此,左晖没有多辩解,以“收下批评,承担责任”八字公开回应,主动解决了诸多投诉,逐渐平息了一场场风波。
  陕西富豪沉浮录
  2018年,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左晖的链家已经是房产中介市场的巨无霸时,链家又抛出了线上的“贝壳找房”,这是左晖筹备四年憋的一个“大招”。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习惯从网上寻找房源,搜房网、58同城已经迅速崛起,蛋壳公寓等房产APP的入局,更是抢占了链家大量的市场份额。
  早有准备的左晖,一面继续强势推广链家品牌,一面开始将其在内部升级为房产交易与服务平台,同时入股O2O的“自如”品牌,以资本手段不断加码线上平台与之抗衡。
  业界关于左晖“掏空链家”搞贝壳找房的议论喧嚣四起,就连链家内部也有很多争议。
  但是从2019年贝壳找房招股书上看,当年成交总额为2.13万亿元,几乎是三个美团(6821亿元)的体量,左晖确实是老辣。
  陕西富豪沉浮录
  但遗憾的是,曾经的虚假房源信息、中介两头吃等现象,并没有随着链家的崛起和贝壳找房的出现而消失。
  同时,链家作为贝壳找房最主要的自营品牌,一个做平台制定规则,一个做商家下场交易,“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双标身份依旧饱受质疑。
  2019年,48岁的左晖以180亿的身家跃入胡润百富榜单之中,成为又一个陕西籍的超级富豪。
  这一年,再次登上胡润百富榜的还有重整旗鼓的郭家学。
  八、
  就在2012年,还清债务的郭家学以旗下的广誉远开始了新征程。
  前身为山西中药厂这一老品牌的广誉远,曾在1996年上市,后因经营不善被郭家学于2003年收购。
  在大起大落之后,郭家学开始在很多事情上学会“慢”下来,从内部管理团队到产品研发,他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慢慢雕琢。
  他叫人将广誉远“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古训镌刻在企业的门头上,取消机器加工,传承传统中药做法。
  比如,确保烘干人参一定要经过八道工艺,加工地黄一定是“九蒸、九晒、九炙”,一步都不能少。
  有人劝郭家学不必这么认真,中药早就规模化种植和生产,但郭家学觉得“虽然消费者看不到药丸里的成分,但是疗效会说话。”
  在他的带领下, 广誉远陆续推出了龟龄集、定坤丹等精品中药,特别是“定坤丹”更是中医药妇科领域的金牌产品,深受好评。
  不仅如此,深谙品牌营销的郭家学借助《那年花开月正圆》《非诚勿扰》这些影视和综艺,成功进行营销植入,将广誉远的品牌推广到了全国。
  2018年3月,央视的记录片《非凡匠心》专门收录了广誉远的定坤丹“四年一粒”的制作工艺,狠狠做了一次品牌广告。
  陕西富豪沉浮录
  一年之后,郭家学已经将亏损达3个亿的广誉远做到市值超过150亿的上市公司,在全国五十多个城市建立起了数百家国医馆和国药堂,成为国内著名的中医药品牌。
  也是在这一年,53岁郭家学以120亿的身家再次回到胡润百富榜。
  从冯仑到郭家学,再到左晖,陕西的顶级富豪确实足够坚韧。
  在时代的浪潮中,游而不溺,溺而不亡,需要的是机会,更是一股百折不挠的劲头。
  左冲右突中,潮头立得高不算成功,顺利上岸才算是本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