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儒著作首度结集出版 《云儒文汇》重磅推出

近日,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肖云儒文集云儒文汇重磅问世。 肖云儒青年时代提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影响深远。50余年来他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文化论文、文艺评论、散文随笔等。从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德国德尔森原浆啤酒
  近日,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肖云儒文集“云儒文汇”重磅问世。
 
  肖云儒青年时代提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影响深远。50余年来他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文化论文、文艺评论、散文随笔等。从2014年开始,74岁的肖云儒随队三次重走丝绸之路,行程4.5万多公里,到访罗马、印度、中东欧共32国90多个城市,获评中国首位“新丝路”文化传播大使 。
  “云儒文汇”由肖云儒亲自遴选修订,专业团队历时三年编成,是其作品首度结集出版且收录最全的书系。这套书是从肖云儒一生大量文稿中,选出的目前这些文字,力求将他一生的心血和著述尽可能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云儒文汇”涉及文化、哲学、历史、文化人类学、文学、散文创作、影视戏剧、社会文化、民俗研究等诸多方面,见解独到新颖,提炼准确精辟,思路独辟蹊径,充满了对中华历史文化、对中国西部、对亚欧丝路以及对人生和生命的深度思考,不仅是近一个甲子陕西文化、陕西文艺的步步脚印,更是中国文艺、文化思潮在改革开放前后过渡时期的历史见证。
 
《中国西部文学论》
作者:肖云儒
 
  在他(肖云儒)十分年轻的时候,提出过关于散文创作的“形散神不散”的观点,上世纪80年代末,他最早研究中国西部文化和文艺的问题,撰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中国西部文学论》专著。
 
  上世纪90年代他又集中对长安文化的内质、特色及其在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定位、作用做研究。他是较早意识和尽力完成自己独立体系的理论批评家。他不善于张扬和炒作自己,但成果扎实而独姿独采,当文坛时尚之风阵阵刮过之后,他开始水落石出,价值与实力渐渐被国内文坛认知和钦佩。
 
  ——贾平凹
《八万里丝路云和月》
作者:肖云儒
 
  车队渐渐驶进它的腹地。两亿四千多万年中大陆板块多次冲击,在印度板块强劲挤压下,它嘎啦啦隆起。那些刀劈斧砍出来的褶皱,让你感觉到造山运动无与伦比的伟力和无与伦比的惨烈。地壳爆裂,无数碎块跳起来,每一碎块都挺立为大山。想象那远古的野性,生命翻江倒海地激荡……
《独泊》
作者:肖云儒
 
  我两次坐汽车,追寻张骞和玄奘的足迹走丝绸之路,回国时记者提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能用几句话谈谈行走丝路的感想吗?”几乎脱口而出,我说:“‘三热’!一带一路在各国很热乎,各国对中国人很热情,丝路经济正在热销!”又加上一句,“不走出中国难体会中国的好,走进了丝路才知道丝路千年情未了!”即兴之话当然不准确,只是想说,两度亲历丝路让我换了一个角度、一种眼光看中华、看丝路、看世界,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是更有信心了,更有依恋了……
《守昧》
作者:肖云儒
 
  先说钟楼是西安历史文化的脉点。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西安的城墙就是一个图章,图章上面的那个柄就是钟楼。它盖在关中的黄土地上,也盖在我们陕西人的心里。站在钟楼上朝南朝北一看,南北大街延伸出去的这条路,被我们命名为“龙脊大道”。龙脊大道的延长线恰好是东经109度。这个东经109度,是一条十分神秘的线。
 
  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在这个经度上,我们的文化祖先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也在这个经度上,周、秦、汉、唐的辉煌聚焦于古长安,西安也在这个经度上。我们知道革命的圣地延安也在这个经度上。东经109度就这样集中了我们中华民族许许多多的精神文化亮点……
《握住从容》
作者:肖云儒
 
  记得在1993年《白鹿原》讨论会的发言和后来写的文章中,我就谈到陈忠实“塑造了最后一个好族长,最后一个好长工,最后一个好先生”,我指的是白嘉轩、鹿三、朱先生。作者通过白嘉轩这“最后”的族长(也是村社文化和民俗儒教“最后”的代表和领袖),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舞台的历史主角做了新的确认。
 
  也就是说,除了基于经济地位和政治色彩的农民和地主之外,世俗儒教的领袖、村社文明成熟的代表人物,也应该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乃至中国历史的重要主角……
《青灯说词》
作者:肖云儒
 
  人民也是文艺欣赏和评判的主体,文化现实传播和历史积淀的主体。这方面,传媒界、评论界和文艺史论界,虽然能够起到相当的作用,其实最终的决定因素还在人民,在民众的口碑,在历代老百姓的筛选。而文艺的最终作用不是别的,也正是体现在是否以真善美营养了人民,是否点亮、凝聚了民心……
《微雨行过》
作者:肖云儒
 
  西部电影作为中国电影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十年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不断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滋养和启示,我们为西部电影和西部电影艺术家而自豪,也预祝西部电影在今后的探索和发展中走出新的路子,日益走向成熟……
《相和有声》
作者:肖云儒
 
  作家不但是社会的、心灵的书记员,也是社会的、心灵的建设者。作家应该对社会有责任感、对老百姓有责任感,柳青给我的这点启示,几十年烙在心里。
 
  在作家深入生活方面,柳青给我的启示是——深入生活最好深到最底层。
《无酒对酌》
作者:肖云儒
 
  我们现在正奢谈着诗与远方。是的,诗在远方,在梦幻、理想之地,但诗也在身边,在我们脚下,在我们脚下这块最其貌不扬的土地中。而这块土地,又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感情里。土地因此也就深化为诗。土地既是可居可恋的家乡,也是不可触摸的文化氛围、人生境界,那么它又成了远方。
 
  土地审美是对诗与远方最好的诠释……
《琴箫酬吟》
作者:肖云儒
 
  我约略可以看到云儒抵达达观境界的一条途径,从文学评论形成广泛影响之后,即到新的世纪伊始,他的言论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而是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现实,完全成为一个视野宽泛且有独立见解的学者。
 
  ——陈忠实
《独得之美》
作者:肖云儒
 
  张爱玲“正如她的文章一样,在我们的印象中,永远是遥远的、美丽的,这种感觉真好。像一幅油画,年代越久远,里面的线条、色彩,越清晰地浮现出来,带回往日的美丽,停伫成永恒”。台湾作家丘彦明的这段话,可以说,道出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坛对张爱玲的感觉——“这种感觉真好”。
 
  张爱玲和她的作品在华人作家和华人文学中占着一份特殊,以其特殊而重要,又特殊的重要……
《独步岚楼》
作者:肖云儒
 
  书法于我,一是养身,有利健就。二是养心。书法的句子、对联,几乎都是教你出世的,教你平和,淡泊,守心,与世无争,道家的思想居多,表现孤独和内省的居多……
《走过》
作者:肖云儒
 
  朋友们在一起,谈到各人的来龙去脉,我总是一句话说不清,得呜呜呐呐解释半天:“祖籍四川,在江西生长,去北京求学,最后落脚在陕西……”这时候,那种无根的感觉便分外强烈。
 
  光是地域上的无根还倒罢了,无奈的是,我在专业上、职业上,乃至整个文化归宿上,都可算是无根的一类……
《着意灯火阑珊处》
作者:肖云儒
 
  和中国的大多数人一样,我的老家在一条漫长的、细若游丝的土路尽头,一棵老樟树(在北方,则是老槐树),老樟树下的那所茅舍。茅舍四周,展开扇面也似的田畴,山和云倒映在旋律般的水田中。弯弯的溪水从一座山影里漫出,在另一座山影里溶尽……
《撩开人生帷幕》
作者:肖云儒
 
  我不是西安人,但在西安整整住了四十四年,西安的城墙内外、东西南北角,都有过我的家。一个人,六十年的生命,竟有三分之二遗落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人生的酸甜苦辣、爱恋恼嗔怎能不感慨系之?每到异域异地,接触到西安的民间风俗和地方戏艺,心里便常常涌动一股酸心热耳的东西,那不叫乡情叫什么?
 
  《云儒文汇》是2017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收录了文化论文选3册,文艺论文选3册,文学评论选3册,艺术评论选2册,社会文化论选1册,艺术散文选1册,随笔札记选2册,《八万里丝路云和月》(丝路系列)1册,约570余万字。
 
  随文集同时出版的还有《画·说云公》,荟萃了对肖云儒访谈及论评的文章合集,这本书收录了作者上三代家族跨度百年的百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几代知识分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脚印。
《画·说云公》
李秀芳 主编
 
  我欣赏他以南人的温雅俊秀却能多少年来一直持守在西部,并在西部成就了一番事业;我欣赏他一碰触文化和文学问题就来感觉,那与众不同的尖锐眼光和宽广不羁的思路;我欣赏他超强的捕捉能力和归纳能力;还欣赏他的长于辞令,机敏权变,风流倜傥。
 
  前年观看公祭轩辕黄帝大会的电视实况转播,云儒以文化学者身份担任了主持人角色,面对浩大场面,他不惧不亢,神态自如,言谈时有警句闪烁,令人目醒神清……

为您推荐